一、 项目背景
从现有公安治安管理现状来看,目前电动自行车及电瓶的偷盗案件始终处于高位,牵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市局重点关注、考评力度很大的问题。
盗窃非机动车的非法犯罪人员主体复杂多样。盗窃非机动车的违法犯罪人员并不像其他严重犯罪那样可掌握,可控制。可以说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行为主体。比如网吧上网的少年儿童,社会闲散人员,游手好闲人员,以及一般居民在自己自行车被盗后也有继续盗窃他人自行车的情况。
破案率低。盗窃非机动车案件特别是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因单个案值往往不能达到法定立案标准,且个案特点不明显,因此有时很难串并立案侦察,使破案加大了难度;
防控难。非机动车的拥有量大,而且不便统一管理。是造成非机动车被盗案件高发的又一关键原因。较早非机动车通过打钢号备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被盗,并在被盗后可以及时找到车主。但目前,群众打钢号的意识并不强烈,而公安机关上门打号又不切实际,因此造成非机动车难以掌控。
二、 项目建设意义

三、 项目建设内主要内容及目标
- 1)项目目标:
- 本项目通过建设一套非机动车防盗管理系统,采用最新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和物联网技术路线,对非机动车及驾驶员进行标识和管理,有效实现非机动车盗窃案件的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打击的全过程管理。
- 2)主要建设内容
- 主要建设内容是一套非机动车防盗管理系统,包括:
- 标签类:非机动车电子标签、驾驶员电子标签(可选);
- 基站类:非机动车路面基站(可支持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传输模式)
- 信息采集查询类:手持式查询终端、前端采集登记设备;
- 平台类:分局指挥平台、分区指挥平台及派出所指挥平台;
- 数据中心:后台数据中心、数据库及平台软件;
- 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安全软硬件;
四、解决方案
本系统利用有源2.4G RFID物联网基础技术,在各城区范围内多个交通路口、商业街区、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的主要路口等广泛安装和部署无线监控基站,包括固定基站、移动基站等。同时在非机动车上安装防盗电子标签,对车辆信息、车主信息进行防盗登记备案。
系统使用众多监控基站所织成的一张短程监控网络,对每辆经过的电动车上的有源防盗标签进行识读,并发送到公安公共监管平台,固定基站和手持移动基站可接收平台下发的被盗车辆黑名单,现场进行车辆数据库比对,若为报失车辆则报警上传,公安公共监管平台可立即对该车辆进行轨迹跟踪,通过移动稽查设备检测信号强度确定被盗车辆。从而解决非机动车身份管理、车辆和电瓶防盗等老大难社会治安问题。
1)非机动车防盗系统特色说明
- * 黑名单布控功能;
- * 系统可支持基站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模式,避免因有线网络的区域限制而产生监控盲区;
- * 系统也具有打击犯罪的功能。若接到失车报警,系统可根据固定式是被基站框定大致范围;然后可采用手持式基站进行范围内的搜查;
- * 采用群防群治的技术管理思路,以公安为核心、充分调动辅警及人民群众的力量,弥补警力不足的现状。
五、系统总体架构及网络拓扑
系统平台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微信公众号模块、手机APP模块、车载模块、高并发处理模块、保安联动模块、读写器模块。系统接口主要包括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据接口和模块与设备之间的协议接口。

- 六、 项目实施方案
- 1)项目建设步骤
- 1、项目前期准备
- 2、宣传启动与筹备
- 3、基站与平台建设
- 4、车辆登记备案及标签安装
- 5、系统调试阶段及系统维护
- 2)评估验收、总结
- 施工竣工验收阶段是整个施工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工程施工接近尾声,已取得了规模和成绩,但是不等于大事告成,还要通过竣工验收来检验该工程的前面阶段的管理是否有成效。
- 系统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及实战运行后,我们将协助公安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总结。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施工图纸和合同,逐项对照,进行工程实物量盘点,划出未完遗留项目,必要时签订增补协议。对存在的未处理问题,要列出清单,定出各专业收尾进度计划制定收尾措施,限时完成,不留尾巴。
- 3)建设公安物联网研发、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 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准的“公安物联网研发、推广应用示范基地”,为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添砖加瓦。